第160章(2 / 2)

乱世宏图 酒徒 4250 字 12天前

近三十年来,皇帝换了一任又一任,诸侯杀帝王如宰鸡。所以,寻常武将也拿皇帝不太当回事儿。特别是刘承佑这种专门给自己人背后捅刀子的皇帝,更是得不到大家伙的办法尊重。

所以,李顺儿骂起皇帝时,根本不在乎被人听见。更不在乎,把话说得更直接一些。谁料潘美想要的,却根本不是他的本意。用力晃了晃胳膊,大声喝令:“不是这句,你的原话,我要你把刚才的原话再说一遍。”

“我,我是说……”李顺被逼得额头见汗,皱着眉头回忆了一下,大声重申,“我是说,阿斗虽然混蛋,却不够歹毒。不会想方设法去害诸葛亮的性命。而刘承佑那混账,既然敢派刺客来杀防御使,就敢派刺客暗杀五个顾命大臣。比起防御使,五个顾命大臣更让他觉得碍眼!”

“轰隆——”众人耳畔,又是惊雷滚滚。

怪不得郭荣忽然半路返回了汴梁,并且从郑子明遇刺到现在都没有音讯。能让他连结拜兄弟死活都顾不上的,恐怕只有长辈的安危。而郑子明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郭家的倾力扶持。沧州军从诞生那一天起,不管大家伙愿意不愿意,也都打上了郭家的烙印。中原各方势力,无论谁要对付沧州,都必须卡率郭威的态度。想要避免郭威的报复,最好的办法,恐怕就是将郑子明和他同时干掉!

皇帝派刺客暗杀枢密使!这种事情,恐怕是古往今来的独一份!而郭威与史弘肇,常思两个,都算得上是生死兄弟。史弘肇与常思,又与郭威一样,都手握重兵。

所以,无论刺客是否得手,接下来的日子里,汴梁城内,恐怕都要血流漂杵。

汴梁城内一旦乱了起来,紧跟着,才稳定了不到半年的中原,立刻就会动荡不堪。对于辽国来说,这又是一个无法拒绝的南下良机。如果错过,怎么对得起小皇帝刘承佑的一番良苦用心?!

“子明,把咱们从刺客同伙嘴里问出来的口供,立刻送一份去汴梁。以你刺史兼防御使的名义正式送,直接走驿站,不用再给朝廷留颜面!”没等众人从震惊中缓过神,潘美的声音,再度于大家伙耳畔响起,震撼度,丝毫不亚于外边的风雷,“然后赶紧下令,让所有将士归队。不用再等到收盐的时候了,本月之内,汉辽两国之间,必有一战!”

第六章 帝王(二)

随着郑子明的职位越来越高,大伙已经很少再直呼其名。即便以官职相称,通常也会自动加上大人为后缀,以示尊重。

所以,当“子明”两个字,在潘美口中突然出现之时,在场所有文武,几乎俱是微微一愣。旋即,每个人脸色,都变得格外的凝重。

郑子明本人,也知道潘美能把急得顾不上小节,肯定非同小可。因此,稍作斟酌,便大声做出决断:“好,就依仲询之见。咱们早做提防,也省得事到临头被弄得手忙脚乱。伯阳,你下去后,立刻着手收拢各营兵马。同时朝河对岸加派细作,盯紧幽州军的一举一动。文长公,遣信使将刺客的供状递送朝廷的事情,就麻烦您老!”

“遵命!”陶大春和范正起身,一并肃立行礼。

“其他人安排照旧,咱们外松内紧,尽量以不扰民为要!”郑子明向二人点点头,继续大声吩咐。

“是!”众文武齐齐起身,拱手领命。

“仲询,你回去后收拾一下,明日起,跟我继续去巡视下面的县城和堡寨。”挥了下胳膊示意大伙自便,郑子明再度将目光转向潘美,沉声命令。

“什么?”潘美身子打了个明显的踉跄,转过脸,愕然反问:“还去啊?你背上的弩伤可是刚刚结痂!”

“这回多带些人马就是!怎么也不能因为受了伤,就半途而废!”郑子明笑了笑,斩钉截铁地答道:“况且海边上有几个紧要地方,我早就想过去亲自看看。”

“那倒是!”潘美知道再劝下去也不会有效果,悻然点头,“去去也好。沧州这地方,据说每年都不少向外贩运私盐,可在账面上却见不到几文钱的盐税。趁着几个大盐枭都被你宰了,新的盐枭还没站稳脚跟,咱们去巡视一圈儿,至少能让府库多一些进项!”

“嗯!”郑子明也笑了笑,对潘美的说法算是默认。然而,在他内心深处,却再度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

大海,可不止是光产私盐。木材,也不止是光用来烧火。万顷碧波之上,数百年前,就有人能驾舟直抵扶桑。辽东比扶桑近了至少三分之二,能抵达扶桑的客船,绝对可轻松抵达辽东……

第二天一早,潘美带着两个营的兵马,将郑子明护在了队伍正中央,浩浩荡荡杀向了海边产盐区。老长史范正,也将亲手替刺客精心润色过的供状,交给了一队信使,风驰电掣赶往了汴梁。

三日后,信使抵达汴梁城内,按照正常途径,将供状呈给中书省。中书省当值小吏见了内容之后,顿时被吓了个汗流浃背,不敢做任何耽搁,一溜小跑就又将供状送到了宰相杨邠案头。

杨邠读罢,也吓出了一身冷汗。赶紧找到了史弘肇、王章和苏逢吉,跟他们三人一道入宫请求面圣。同时派人将供状抄了一份,送到正因坠马受伤在家中休养的郭威手中。

“这,这十有八九是,是刺客胡言乱语!”尽管心里头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宰相杨邠,依旧不希望君臣之间的冲突被激化到不可挽回的地步,一边向内宫走,一边低声跟史弘肇、王章和苏逢吉三个勾兑。

“肯定是胡言乱语。那小吏分明就是受了辽国人的收买,然后临死之前,倒打一耙。以期能离间我大汉君臣!”吏部尚书苏逢吉一边擦汗,一边迫不及待地点头。唯恐自己说得慢了,让史弘肇被“辽国的死间”所“蒙蔽”。

三司使王章,早已不问政事,连财政大权都拱手让给了郭允明,当然更不希望君臣之间刀兵相见。犹豫半晌,昧着良心在一旁补充道:“我昨日还去看过郭枢密,他只是说出打猎,不小心从马背上摔了下来。根本不是民间传言所云,遭到了大群刺客的围攻!”

“如此说来,姓郑的小子和郭家雀儿两个几乎同时遇刺,乃是巧合喽?”史弘肇根本不肯买其他三人的账,猛地将脚步一停,回过头来,冷笑着质问。

“巧合,绝对巧合!”苏逢吉被问得心里打了个哆嗦,立刻点着头大声回应。

话音落下,他才发现,自己的回答非常成问题。赶紧又用力将头摇了几下,灰头土脸地遮掩,“巧,巧合的只是,他们两个都受了不轻的伤。但,但一个是被辽国刺客所刺,一个是打猎时不慎坠马。根本不能往一块扯!”

“扯你个鸡八蛋!”史弘肇忍无可忍,一晃肩膀,将苏逢吉撞了个四脚朝天,“我跟郭家雀两个并肩作战多年,只见过他抡刀策马,在敌军杀进杀出,却从没见过他从马背上掉下来。如今不打仗了,他却忽然落马摔伤,怎么可能没有半点而猫腻?”

“也,也许是巧合吧!”王章虽然没有被史弘肇直接针对,也羞得面红耳赤,向旁边侧了侧身子,结结巴巴地狡辩。

“你,你怎么不说他是喝水不小心呛裂了肺!”史弘肇猛地将头转向他,大声冷笑。“姓王的,没想到你居然是这种人,跟小皇帝一道巴不得大家伙早死!”

不像郭威,半途中重新捡起了书本,言谈举止当中儒将气息十足。史弘肇从小到老就没摸过书本儿,因此发起怒来,满脸络腮胡子根根乍起,双眉倒竖,虎目当中杀气四溢。

“这,这……”王章被铺面而来的杀气惊得后退半步,濡嗫着嘴唇无言以对。

事实上,只要不是真傻,满朝文武,都知道郭威受伤受得蹊跷。然而,这朝廷毕竟姓刘,臣子们再有委屈,也不能去皇宫里头追凶。否则,君臣之间,除了束甲相攻之外,还有什么其他选择?

如今之际,最妥善的办法,是双方各退半步。五顾命将手中权力主动交还给皇帝一部分,皇帝从内宫中随便推个人出来顶刺客的缸,然后,双方彼此继续相安无事,知道下一次实力再度失去平衡,后者其中一方再度不安于现状。

然而,他这份心思,却不可能得到其他四个顾命大臣的响应。首先,在史弘肇眼里,皇上就是个永远长不大的顽劣后辈。保其稳坐龙椅可以,却绝不能由着此人性子来。其次,苏逢吉最近已经倒向小皇帝刘承佑,不会再跟其余四个人共同进退。再次,郭威无缘无故挨了一通乱刀,不可能立刻就表示让步。否则,就意味着小皇帝的刺客战术卓有成效,可以再接再厉!

正进退两难间,耳畔忽然又传来了苏逢吉的厉声惨叫:“哎呀!疼,疼死我了。史枢密院,苏某好歹也是一样的顾命大臣!你我虽然政见不合,你,你却不该如此侮辱于我!”

却是此人,听到内宫里头好像有了动静,趁机打算跟其余几名顾命大臣划清界限。

“一味地逢迎讨好,你也配得上顾命二字?”史弘肇恨他骨软身子轻,向前跨了一步,单手下指,“先帝以国事相托,是期待我等辅佐少主,早日一统天下,重建太平。而除了讨好逢迎之外,你什么时候给少主出过一个好主意?若满朝文武都变成你这样的佞幸之辈,咱们大汉国不被别人给灭了就烧高香了,还指望什么荡平群雄,九州一统?”

“哎呀,哎呀……”苏逢吉被他数落得心里发虚,用手臂遮住脸和眼睛,继续惨叫不止。

“化元,内宫门口,咱们最好不要高声喧哗!”宰相杨邠实在看不下去,走到二人之间,低声劝阻。

“出来又怎么样。就是当着皇上的面儿,我一样揍他!”史弘肇急火攻心,根本听不出杨邠话语里的回护之意。挥舞着胳膊,大声咆哮。“他们做得这种鸟事,难得还怕老夫来说?你让开,看我今天如何收拾这个软骨头!”

“吱呀!”就在此时,宫门被人从内部奋力推开,枢密院承旨,右卫大将军聂文进带着二十几名禁卫,大步冲了出来。先俯身从地上将苏逢吉扶起,然后皱紧眉头,对着史弘肇轻轻拱手,“史枢密,此乃内宫门口,请多少给大伙留点儿颜面!”

“留你娘的蛋!”他出来搀和还好,一搀和,史弘肇顿时愈发怒不可遏。又朝前跨了一大步,抡起钵盂大的拳头,照着鼻梁骨上就是一记重锤,“脸是自己挣的,不是别人留的。他苏逢吉如果一心为国,两袖清风,老子给他下跪都来不及,哪来的胆子加害于他?既然自己犯贱在先,就别怪旁人拿你们不当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