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2 / 2)

汉侯 来自远方 3514 字 10天前

王主簿抬起头,看一眼两人离开的方向,又将目光移向魏太守。

“使君,赵郎君尚且年少。”

“我知。”魏尚无声叹息,拿起落在地上的木简。

“那为何……”

“知匈奴之恶,才可放下不必要的仁善。”魏尚卷起木简,重新放到屏风旁,沉声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豺狼之辈,屠尽方能解除后患。阿多年少,性情过于温和,不入仕则罢,今已为县尉,性子不改一改,于他今后绝非好事。”

王主簿沉吟片刻,不得不同意魏太守之言。饮一口变温的果汤,道:“三公子所行是使君授意?”

“阿悦自己的主意。”魏太守轻笑一声,“两人一同长大,情谊甚厚,来日入朝也可互为助力。”

当初赵嘉离开太守府,魏悦冒了整整一个月的冷气,让习惯他笑脸的魏尚都吓了一跳。

虽然魏三公子很快恢复“正常”,但经历过这一变化,魏太守终于明白,自己这个从子,远非表面看起来的温和无害。

自那之后,魏尚抓紧对魏悦的教导,更是越过亲子,将他作为继承人培养。

身为魏尚的继承人,魏悦要扛起的不止于一家,而是魏氏全族。

做出这个决定,魏尚从不后悔。哪怕夫妻反目,次子久居长安,父子关系疏远,他也从不曾动摇。

景帝废临江王改立胶东王,是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明白,刘荣不缺才干,作为守成之君绰绰有余,甚至可以做得很好,但他缺少最重要的一样东西——剑指四方,挞伐强敌的锐利。

经过两代积累,汉朝已经具备同匈奴硬捍的实力。长安需要的不再是一名温和的君主,而是能横扫天下,开疆拓土的强硬帝王。

景帝清楚意识到,要铲除北边的强敌,他的继任者必须强横,甚至专横,就是不能温和。

所以,刘荣被废,刘彻成为太子,完全是历史的必然。

魏尚也面对同样的选择。

在罢官赋闲的几年中,他见多人情冷暖,看到的东西远比在任时多得多。

如果长子没有战死,本该是能扛起魏氏的最佳人选。

可惜时光不能倒转。

然而,即便能够重来一次,魏尚也不会拦住儿子,不许他上战场。汉家儿郎本就当沙场立业,将敌人的头颅踩在脚下,用匈奴的尸骨和鲜血铺就晋身之路,虽死无悔!

次子不同于长子,才干不缺,性情却显得优柔寡断,该决不决,该断难断。魏尚试过教导,奈何收效甚微。

至此,魏尚必须承认,以次子的性格,能扛一家,却无法负上全族。

经过慎重考量,魏尚越过亲子,以从子魏悦为继承人。后者果然没有让他失望,从军不久就立下大功,新硎初发,展-露-出将相之器。

魏尚可以肯定,魏悦将来的成就必不在自己之下,甚至更会高出自己。

赵嘉是魏悦的玩伴,两人幼时结下情谊,如能继续加以稳固,将来踏入长安,就是旁人无法动摇的默契和根基。

身为太守属官多年,王主簿自然能猜出魏尚的打算。当下没有多言,饮尽碗中果汤,继续埋头案牍,争取在掌灯之前,将手边的供词全部梳理一遍。

书房外,赵嘉被魏悦一路拉着向前,穿过两条回廊,又穿过一扇院门,直至来到魏悦位于后院的书房,脚步方才停下。

“三公子?”赵嘉面露不解。

魏悦没出声,推开房门,大手按在赵嘉后背,几乎是将他推进屋内。

待屋门合拢,魏悦背靠木门,凝视赵嘉,脸上不见熟悉的笑容。

赵嘉脸上是一个大写的“懵”,嘴巴开合几次,始终不知道该说什么。

眼前的情形太过熟悉,记忆中,每遇到心情不好,他就会被魏悦带来书房。赵功曹战死的消息传来,他更是被魏悦抱在怀里,反应过来时,才发现脸上一片冰凉,双眼都被泪水蒙住。

第一次,赵嘉主动抱住魏悦;也是在那一次,赵嘉心中的某根弦开始松动。等意识到那根弦究竟代表什么,赵嘉已经搬出太守府,并开始刻意疏远自己的幼年玩伴。

“强敌之恶甚于阿多所想。今日之事,今后还将见得更多。”魏悦身体前倾,单手按住赵嘉的肩,手指用力,打破沉默。

“更多?”

“更多。”魏悦直起身,只是仍未收回放在赵嘉肩上的手。

想到匈奴南下之时,边地烽烟四起,边民朝不保夕;想到击破匪寨,挖掘出埋藏在地下的累累白骨;想到手持简牍,闷得透不过气来的感受,赵嘉眼底闪过一抹复杂。

“阿多可还记得我日前之言?”魏悦凝视赵嘉,一字一句道,“路有荆棘猛兽,当以刀斩箭击!”

字句入耳,犹如雷声轰鸣。

赵嘉闭上双眼,再睁开,复杂变作坚定,整个人犹如宝剑开刃,刹那间锋芒毕露,锐利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