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欧陆变局(2 / 2)

帝国风云 闪烁 1805 字 19天前

毫无疑问“黎塞留”级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列舰。

受设计能力、以及法国海军的战术思想影响“黎塞留”级基本上就是“敦刻尔克”级的放大版,比如两座四联装主炮炮塔都置于舰桥前方,三座三联装副炮炮塔位于后方,舰桥与烟囱等上层建筑集中布置在舰体〖中〗央稍微靠后一点的位置上。在主炮口径上,法国海军没有追随潮流,而是直接盯住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在得知“俾斯麦”级战列舰依然配备的是三百八十毫米口径主炮后,法国海军就为“黎塞留”级选择了相同口径的主炮,而且在数量上也与“俾斯麦”级一样。

当然“黎塞留”级也有着极为鲜明的特点。

严格说来,法国海军也是“两洋海军”即其大西洋舰队与地中海舰队被隔开,得考虑在两个方向上作战。与美国海军不同的是,地中海不是大洋,只是夹在亚欧非大陆之间的陆间海。如此一来,法国海军对战舰的续航力就没有太大的要求,只对战舰的航速,即在两个战场上转移的速度有较高的要求。

受此影响“黎塞留”级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快速战列舰,其最高航速接近三十节。

问题是“黎塞留”级对法国的工业实力与造船能力来说,确实太高了一点。

“黎塞留”号在一九三五年就开工建造,直到一九三九年才下水,到一九四零年才完成舾装。“让一巴尔”号在一九三六年开工,在一九四零年下水,到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时候都没建成。“克莱méng棱”号受经费不足影响,一直拖到一九三九年才开工,结果还没离开船台就成了德军的战利品。后来,这艘战舰由德意志第二帝国建成,成为了帝国海军手中的利器。

显然,法国海军的野心大于实际能力。

大概是对法国的情况了如指掌,所以法国海军的扩充行动,并没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造成太大影响。

有趣的是,真正受到影响的是意大利海军。

做为战胜国,意大利却没有在战后成为世界大国。一是意大利参战的似乎件太晚了,二是在参战之前与德意志第二帝国讨价还价的次数太多,三是意大利本身的工业实力就远不如其他欧洲强国。

战后,德意志第二帝国与意大利的关系一度疏远。

在一九二九年之前,意大利甚至较为倾白英美集团。

只是,一九二九年的经济危机,改变了意大利的政治立场。

在欧陆强国中,意大利与美国的经济往来最为密切,甚至不亚于英国,因此意大利在经济危机中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

一九二九年底,独裁者墨索里尼上台,意大利的政治秩序被彻底颠覆了。

次年,墨索里尼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发动了入侵埃塞俄比亚的战争。

这个时候,大概是对意大利的独裁政治极为反感,英美不但没有在国联支持意大利,反而带头开始对意大利进行经济制裁。比如,美国在意军入侵埃塞俄比亚之后,就宣布不再向意大利出口石油。

受到英美制裁,墨索里尼别无选择,只能向德意志第二帝国求援。

有趣的是,德皇对意大利也不是很感兴趣。只是,德皇没有让帝国制裁意大利,但是也没有明着帮助意大利,只是准许意大利从德意志第二帝国企业控制的罗马尼亚等地进口急需的石油。

仅次一举,意大利就再次成为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忠实盟友”

当然,意大利靠拢德意志第二帝国,也与法国有关。

要知道,英国皇家海军退出地中海之后,意大利就把自己当成了地中海的主人,而在这个陆间海里能够挑战意大利的,也就只有法国。

英美积极拉拢法国,自然让意大利倒向德意志第二帝国。

显然,法国扩充海军,也让意大利别无选择。

一九三四年,在“黎塞留”级开工之前,意大利海军就开工建造了两艘“维托里奥一维内托”级战列舰。

单从火力、防护与速度上讲“维托里奥一维内托”级绝对是当时最强大的战列舰。

这种配备了九门三百八十一毫米主炮的战列舰,不但拥有最高三十节的航速,还拥有三百五十毫米厚的主装甲带。要知道,晚一年开工建造的“黎塞留”级的主装甲带厚度只有三百三十毫米,最高速度也稍微低一些。

只不过,意大利海军也遇到了与法国海军相似的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