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薛讷挂帅 说话艺术(2 / 2)

盛唐剑圣 无言不信 1764 字 21天前

他这话说得大有针锋相对之意,姚崇是开元名相不假,然他自身的权力欲望极强。执掌宰相权柄之后,意欲将庙堂之事,一言而决,对于先天政变的从龙功臣极为排斥,魏知古、张说两位宰相已经先后因他而给挤出庙堂。对于姚崇,郭元振戒心十足。

姚崇微微一笑,不再多言。

便在这时,洮州的军情,终于传来。

吐蕃十万大军入寇,他们兵分三路,一路攻占洮州,一路奔驰往兰州,一路杀向渭源。三支军队同时进兵,行军速度极快。

“岂有此理!”李隆基即便不通军事,也能看出所以然来。这贸然分兵,本是用兵大忌。但吐蕃就这么分兵了,可见吐蕃大军压根就没有将他们放在眼里,将陇右一地,视为了自己的后花园。

薛讷、郭元振却互看一眼,眼中皆看出了彼此的庆幸,亏得有裴旻的当机立断,不然以吐蕃骑兵的进兵速度,渭源军马场必受劫掠无疑。

李隆基也想到了这点,毫不犹豫的道:“着令御史中丞裴旻兼任陇右防御副使,知兰州刺史,暂领兰州军政,抵御吐蕃大军。”

“谢陛下!”薛讷扬声道:“末将比不负陛下期望,不破吐蕃,誓不回朝。”

**********

裴旻一行百余骑,从早上一直奔行至凌晨,方才抵达兰州治邑金城。

对于兰州,裴旻是早有耳闻,从小时候的兰州拉面到后来的兰州烧饼,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在他们那个时代就没有不知道兰州的人。

不过现实中,裴旻还是第一次来到兰州。

在朦胧的月色下,金城就如一个巨大的野兽屹立在山脉之间,金城之所以有这个名字是因为群山环抱,固若金汤,因此取“金城汤池”的典故,命名为金城。

见金城上下寂静,城头依稀闪过守兵巡逻的声音,全无征战之象,裴旻知吐蕃大军未到,心下喜慰。来到城下,报上名姓,要求入城。

巡逻守兵做不得主,负责城防的将官也不敢冒险,一时间磨磨唧唧,竟不给他开门。

等了半个时辰,将官分别找了兵曹参军、户曹参军、司功曹参军、府胄曹参军最后还找到了长史、司马那里,上上下下管事的找了一个遍,他们一通合计,方才开打城门将裴旻迎入城中。

“长史鲁钰、司马谢静、兵曹参军杨云、户曹参军范晨、司功曹参军袁旭、府胄曹参军齐瑞见过裴中丞……”兰州金城里的管事官员几乎都齐备了。

一般而言,州府最高的长官是刺史,但在唐朝大多刺史是亲王遥领的,他们并不在任上。州府真正地位最高的是长史、司马,他们也给称为“上佐”,唐律规定:凡刺史缺员或为亲王兼领时,上佐可代行州事。然而上佐并无具体职任,不亲实务。州府真正的实权掌握在诸曹参军手上,他们分掌州府的军政、财政、刑法、农田以及户粮诸事务。

虽等了半个时辰,但职官权官意外都到齐了。

裴旻看着他们,正想让他们依照指示,做好一切迎敌准备,转念一思,又觉得不可。要是面前的这些是懂得随机应变的明白人,一切都好说话。从他枯等一个小时的经历来看,这些人很明显属于那种不懂得变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知干死事的官员。

现在吐蕃入侵的消息还没有传达,自己又无权命令他们,他们没有义务听自己的安排。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们拒不听命,裴旻也毫无办法。可事情却又等不得……

先前在外边等候的时候,裴旻特地借着火光夜色,端详金城,发现如今的金城,早已不是什么金城汤池。随着疆域的广阔,丝绸之路的开启,金城从军事要冲演变成了经济走廊,成为连接西域关中的必经通道。这城池的性质改变,管理的制度也随即而改。兰州金城已经给打造成了商业都市,防守什么的早已忽视,不负金汤之固。必需准备充分,才能抵御吐蕃大军。

心念电转,裴旻将身上的那张吐蕃密信,递给了众人,道:“我以得消息,吐蕃出兵洮州,不日即来金城,需好好准备才是。”

几人都看不懂吐蕃文,面面相觑不知应该信不信。

裴旻耐着性子道:“不管是真是假,至少做些必要的准备,不然金城落陷,祸及家人,问罪少不了,成为大唐的罪人,遗臭万年,岂不愧对列祖列宗?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嘛!”

说话是一门艺术,聪明的人面对不同的人,会说不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