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313章功臣楼盟誓(1 / 2)

瓷王 格鱼 1719 字 21天前

公元1368年1月4日,当朱元璋健步迈向南京南郊的祭台,穿上皇帝的新装,宣布改国号为明的时候,在他脚下山呼万岁的王公大臣们万万也不会想到,在不久的将来某一天,自己及自己的亲戚、朋友,会莫名其妙地被抓起来,然后血溅家门,突然从人间消失。

南京鼓楼岗的山坡上,从前有个功臣楼。这是朱元璋登基以后下令建造的。听到造功臣楼,凡是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打下江山的开国功臣,无不深受感动,称赞皇帝英明。但任是谁都没有想到,不久之后,朱元璋就莫名其妙地一把火烧掉了自己建造的功臣楼。

历史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早在汉朝就有“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说法和活生生的先例。然而明朝的功臣们或许认为,朱元璋乃和尚及叫化子出身,和尚者,慈悲为怀也;叫化子者,社会之底层也!或许他们根本就没有去想过这条古训,只知道自己“当年万里觅封侯”,而今功成名就,只想安度晚年,享受江山,荫庇子孙罢了。然而不管忠臣也好,逆臣也好,马屁臣也好,只要他们中不是在开国之前战死或病死,或者是在朱元璋还未开杀戒之前病死,几乎无一漏网地得到被宰杀的命运和结局。

就说首任宰相李善长,他是朱元璋最早认识的得力谋臣,人说他是汉之萧何。可以这样说,没有李善长,便没有朱氏王朝,说他是汉之萧何,决不为过。然而对于这样一个功臣,朱元璋也残忍的下了毒手。

“时帝大杀京民之怨言者,李善长请免其亲戚数人,上大怒,遂赐死。”一个简单的借口,朱元璋就把李善长连同他的妻女弟侄一大家共七十余口,除附马一家外,一个不留地通杀。可怜这位皇亲国戚、有丹书铁券可免二死的老功臣,终究不得好死,真是天大的冤枉啊!

朱元璋不但对所谓的奸臣、逆臣要下毒手,只要是功臣,即使是无任何借口,也不会放过,如大将傅友德、大将军冯胜、大都督朱文正等,都是无故被赐死的。就这样一门连一门,朱元璋称帝数十年间杀了一万五千多人。到他驾崩之时,参与打天下的大臣,已基本灭绝了。

人说秦始皇暴虐,可是他并未杀过一个功臣,扶苏、蒙恬乃二世所杀,李斯乃赵高所杀;人说刘邦只能同患难,不能同甘苦,然止杀黥布、陈郗两反臣,韩信乃吕氏所杀;人说李世民无情,为争帝位不惜弑杀兄弟,但他能善待功臣,即使是追随兄弟的反臣,他也一一放过。只有朱元璋杀起功臣来毫不手软,某种角度上说,他比商纣王还商纣王,比秦始皇,还秦始皇!

功臣生在明朝是多么的可悲啊!林沐风凝望着这座在城中太庙之旁的新建雕梁画柱的功臣楼,心中感慨万千。朱元璋如此暴戾,他的孙子会不会……

朱允炆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摆了摆手,“列位臣工,沐风,随朕一起进入这功臣楼看看去。”

进得功臣楼,此楼显然是新建不久,楼中还充斥着淡淡的油漆味道。虽然称之为楼,但却只有一层,是一个类似于庙宇的庞大庙堂。左侧,高挂着18位栩栩如生的画像,打头的赫然是中山王徐达,然后依次是李善长,刘基,常遇春,宋濂……18个大明开国功臣,被朱元璋以各种理由诛杀的元勋们神色或喜或嗔或怒或哀地“站”在楼壁之上,发散着浓烈的刚猛英烈之气。

林沐风愕然一惊,惊讶地瞥了朱允炆一眼,心道你这是与你的皇帝爷爷唱反调啊,这样一来等于是恢复了这些功臣的名誉地位,赋予了他们的子孙后代无尽的荣华富贵啊。

朱允炆似是知道林沐风在惊讶些什么,没有说话,只是抬手又指了指右侧的楼壁。

林沐风放眼望去,大惊:原来,右边的楼壁上同样悬挂着几幅画像,而自己一身青衫飘然出尘的肖像图就在首位。下面的楼壁上还镶嵌着几行金字:“林沐风,山东青州府人氏。大明诚靖王,出商入仕,辅朕与东宫,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力挽狂澜平定燕王反叛,两征西域为大明开疆辟土万里功业不朽,朕之肱骨重臣,朕之异姓兄弟……大明建文皇帝亲笔于建文2年十月。”

接下来,是中山王徐辉祖,驸马都尉梅殷,右丞相方孝孺……甚至,在末尾还有如今已经被朱允炆封侯的神机营三位指挥使,郭奎、夏侯永、孟连三人。

林沐风陡然一惊,缓缓跪倒在地,朗声呼道,“皇上,臣实不敢当!臣惶恐!”他的身后,徐辉祖等人也一起跪倒,连呼不敢。尤其是郭奎三人,封侯已经是意外,如今又被作为朝廷功臣与开国功臣徐达等人一起列入功臣楼,那简直是感激涕零惶恐之至。

朱允炆淡淡一笑,也没有扶起林沐风,只是慢慢走到徐达的画像跟前,端详半响,才沉声道,“诸位爱卿,中山王徐达等列位元勋为大明开国战功赫赫,朕如今效仿唐太宗世民建起功臣楼,将他们供奉于此,以表朕的敬意。”

众臣默然跪倒齐声呼道,“皇上圣明!”

朱允炆淡淡笑了笑,又踱步到林沐风的画像跟前,打量了一眼,仰天打了个哈哈,“沐风,倒是挺像呢——诸位爱卿,诚靖王、中山王等为大明开疆辟土立下盖世功绩,丝毫不亚于开国18元勋,朕此次也将他们请入功臣楼,尔等以为如何?”

众臣早就知道此事,哪里还敢说半个不字。况且林沐风与徐辉祖等人对于大明的功绩也的确可以与徐达等人比肩。要知道,短短几年间,开辟下的疆土可是中原的两倍啊,将大明的版图大大的扩充开去,这是谁都否认不了的巨大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