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5章 船到桥头(2 / 2)

独断大明 官笙 1328 字 24天前

孙承宗面色迟疑,旋即道“是关于‘军改’的事情,不知皇上可看过臣的奏本?”

朱栩一只胳膊垫在小桌上,目光闪动,思忖好一阵子,抬起头看着孙承宗,语气缓慢的说道:“朕看过了……嗯。现在我大明的情形,内阁以及天下人都应该看的清楚,虽然看似依旧稳固,没有大的危险。但实际上,如履薄冰,相当脆弱,如果发生一点意外,随时都有崩塌的可能,所以,朕需要保持我大明的军力,强大的,坚定的,可堪大战,能让朕犹如臂使的军队……我大明军队的地位要拔高,不能是随时都可以欺侮的那一群人。你说的归于内阁,由内阁分权统辖……朕不同意。‘大元帅府’必须组建,地位与内阁持平,未来几年,即便国库空虚,朕也会用尽办法,确保大明军队的战力不断提升,而不是衰微。朕支持你们精简军队,那是为了集中资源,训练出多支,随时能战的强军!这一点,务须多言。”

孙承宗听着朱栩的话,神色不动,心里实则是早有预料。

眼前的皇帝,对军队有着异乎寻常的执着,不但牢牢把握军权在手里,对军队的组建,规划,待遇等等,几乎从头到尾都看在眼皮底下,通过各种手段干预,影响,操控,一直到他满意为止。

孙承宗也希望大明能有强大的军队,毕竟,强大的军队是国家的基石。

但武人的强大,不是文官希望看到的,这是一个极其不稳定的因素!

自古以来,手握重兵的将帅要么功高盖主,要么野心勃勃,谋朝篡位,朝代颠覆,社稷倾颓,苍生蒙难,无不是从这里开始。

孙承宗知道,他说服不了朱栩,可还是劝解道:“皇上,臣不反对保持军力的强盛,但‘大元帅府’权职太过庞大,无所节制,皇上不担心,臣也不担心现在,臣忧心日后,为我大明江山社稷不安。”

朱栩知晓孙承宗的意思,他这个态度,也代表了外廷文臣的主流,甚至是全天下人的想法。

文官治国,遏制武臣,这并不是儒家才有的想法,几乎是一种必然出现的治国方式,历朝历代皆是如此,古今中外莫能例外。

不过,不久未来将是一个特别时期,一扇新时代的窗户将要打开——大明必须要有强盛的军队,这个世界太大了,需要太多的士兵!

朱栩双手交错一起,心里思索一番,没有解释,笑着道:“嗯,放心吧,朕还没昏头,清醒的很。我朱家的江山,朕比所有人都在意。传旨给各地的总兵进京吧,大议一结束,‘军改’会议也要马上开始。”

一切都孙承宗所料,没有再劝,当今皇帝还很年轻,还有几十年的时间,不急在一时。他放下这个心思,顿了顿,道“是,臣会立即命兵部传信。另外,不知皇上是否决意对察哈尔用兵?一番大战,后勤粮草等不能轻视。”

朱栩知道孙承宗的意思,无非试探他的心思,摆了摆手,道“不着急,四月一号不打,先吓唬吓唬林丹汗。”

孙承宗没有被忽悠,继续道“那,皇上,决定在何日,指挥之人是谁?是否需要内阁的诏令,兵部统调?”

朱栩看着孙承宗,知道不说一点他是不会罢休,手指动了下,道“也罢,告诉你吧,‘军改’完成之前,不打,这一战,朕会交给‘大元帅府’来全权指挥,咱们都看一看。”

孙承宗顿时松了口气,抬起手,道:“臣明白了。”

朱栩点点头,道:“回去之后,请毕阁老将在‘大议’上的发言稿再拿给朕看看。”

未来‘新政’的改革,朱栩已经决定交给内阁,他会不断释放权力下去。既然是总理政务内阁衙门,那讲解‘新政’规划的的自然是内阁‘首辅’,毕自严,朱栩需要把关。

“是。”孙承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