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稳步推进亦为求稳(2 / 2)

“一千万石。”

“那为什么只给大米?”

“因为一千万石大米的价格比一千二百万石稻谷的价格高啊!”

“是哦!”孙大力想到了大米六十文一石,稻谷四十文一石的价格,恍然大悟道。

卖一千万石谷子,不过是四十万贯,可用价值四十八万贯的一千二百万石谷子,碾出一千万石大米卖给朝廷,则是能得钱六十万贯,还能余出两百万石谷壳,正可用作鸡鸭饲料,其价值,怎么地也值个两三万贯,光是出一道碾米的工,便能多赚十五万贯左右,何乐而不为?

要知道,在九垸县,活水河流密布,水磨碾子到处都是,碾米对当地百姓来说,不过是搬运一次的功夫而已。

很快,孙大力就将这个消息派人通传了出去,又道,“下半年公安,监利,沔阳几县也开始大量出产粮食了,我估摸着,粮食价格还得跌,咱们库里粮食还不少,是不是再往外卖一点?”

“不用,朝廷已经下令以六十文一石的价格不限量收购粮食了,那么它就只会在六十文一石以上的价格,在咱们内部的粮食需求饱和以后,它的价格,还可能因为外部需求而上涨,就六十文一石的价格,朝廷在江南道,岭南道,日南郡那边一些盛产粮食的地方,一定能够收到不少粮食,你道朝廷为什么还要从咱们这边调粮食?”

“你是说,朝廷将粮食运到了外部?”

“应该是,说不定,还会因此赚不少钱,过几天等人来运粮就能见分晓了,今年下季开始,光是荆州,郢州,复州,就有六个全面完成筑垸的县,统共近千万亩高产水稻田开始产粮,光是一季的产量,就可能高达九千万石以上,咱们想要用这些粮食产出创造经济利益,经营的范围也需要向全国铺开了,商会需要联合这六个县,去往蜀中开设食品加工分厂,面向剑南道,云南,吐蕃高原,这数百万人口的市场,售卖咱们的产品。

另外,北方,以及辽东半岛的分厂,也要扩大,增加数量,至少保证每个州,有一个小分厂,这样,不仅能将咱们的产品以更低的价格铺满全国,还能带动当地的一些百姓就业,咱们产出的粮食,也有稳定的销路,那边有不足,就补充向那边,保证整个国家的粮食价格稳定。”

孙享福之前说的‘荆湖熟,天下足’,可不是一句空话,虽然目前只是六个县完成了筑垸,但是一季产出的粮食,也足够大唐现有的三千多万人口,食用半年的了,两季,则是一亿八千万石以上,就算给大唐所有人都供应碾好的大白米食用,那么,平均分配到所有百姓头上,每人也有五石多,基本能保证他们全年的食用口粮了。

要知道,明清时期,筑垸工程全部完成之后,这里产的粮食,可是能够供应全国一两亿人口的,而且,由于孙享福带来的是后世最成熟的粮食育种和种植技术,其产量,已经远高于明清时期,与改革k放初期的水平相当,那么,等到筑垸规模更大之后,它能养活的人口数量,就能更多。

想要统治天下,就首先要有能够养活天下百姓的粮食,这个时期的百姓,只要吃的饱,大多都不会想着造反搞事情。

“这么大规模的扩张,咱们的管理人手,恐怕不够啊!”孙大力有些担忧的接话道。

“与那些在当地开辟产业的世家家族企业合作,反正咱们做这些产业,也不是为了累积财富,让一部分利润出去,将产业铺开,给国内一个比较稳定的物价市场,我们才好推进其它的项目。”

这些方面,孙享福其实早就已经想到了,稳步推进这些项目,使得这个国家变的更加稳定,就是他的目的。

“行,我都按照你说的去安排,对了,还有个事情没跟你说,纪南和钟祥两县的耕种水平已经开始稳步提高了,公安,监利,沔阳三县的县令和一干属官,这几天可都在我们九垸县这边,眼看夏粮收割,要开始抢种秋粮了,他们想要咱们给他们提供一些技术支持,能多收一点是一点不是。”

孙大力提到这个问题,孙享福顿时就想到了想要做事情的武媚娘,派她去,倒是能够将一个县组织起来,再有杜构,王门等第一批跟过来的农部官员,都有了五季种植水稻的经验了,而且他们的组织能力也不差,倒是可以派出去,反正九垸县这边,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做稻种优化,继续给百姓们提供稻种就行,有那些小王爷和一号垸的一些熟手百姓在,足够了。

敲定了这事,孙享福又想到了在纪南县种菜的孙小妹,她的成果到了下半年就会出来,明年开始,就可以全面向外推广,倒是可以提前给那些县令们打个招呼,派一些当地百姓,到纪南县学习种植,而且,种植品种要合理分配一下,尽量避免一个品种种植太多,导致价格相互竞争,卖不起价格,这事,交给孙大力就能解决。

毕竟,去年冬天的红菜苔,已经给了纪南,钟祥,九垸三县的百姓一些教训,三个县都种,而且还都是用最佳的种植方法种,一下子就产量本来就高的红菜苔,推高了三四倍的产量,这就导致了原本两文钱一斤的价格,直接跌了一半,变成了一文钱一斤,而且,由于市场上的菜多了,商贩纷纷降价出售,出现了恶性竞争,导致后来许多人还亏了本,今年他们来收菜的话,价格可能更低。

其实这个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品种调配来避免的,山南道地区,冬天能种植的,可不仅仅是红菜苔,百姓们的餐桌上,也需要种类更丰富的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