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关中富商(2 / 2)

“不知道兄长可愿稍小弟一路?”田明上前作揖。

“还有小弟……”一个看上去十六七的年轻男子,从田明身后探出头来。

袁常看着,认了出来。

正是关中的另一个大豪强杨氏之子杨晖。

关中有双杨。

一在华阴,乃高帝功臣赤泉候杨喜之后,赤泉候失国后便居于华阴,世代以诗书耕读传家,在整个关中都是很有名的清流文人家族。

华阴杨氏,就有着子弟,现在就在自家老师麾下任职,据说还做的不错。

另外一个,便是茂陵杨家了。

茂陵杨氏和田氏一般,都是从关中别处,迁来茂陵的豪强。

只是历史不如田氏悠久,不过五十余年而已。

但杨家出名匠啊!

杨氏最初是木匠出生,靠着给人制造家具,编织柳条而起家。

随后便进军当时利润最丰厚的铸币业。

靠着铸钱,积累了千万家訾。

随后便被当今天子,迁来茂陵。

接着天子又下令,禁止私钱,杨氏顿时一落千丈,几乎被打回原形。

但……

在上一代的杨氏家主杨宣的努力下,杨氏成功走出泥潭,开辟出了新的财路。

而杨宣能成功,靠的就是自己有一手独步天下的泥范铸件法。

这种杨家先祖当年拿来铸钱的技术,在杨宣手里,几乎出神入化。

大到军械,小至镰刀、锄头、钉锤,杨家所造种种铁器,一度在关中畅销无比。

直至最近半年,因为新丰工坊园异军突起,大量抢占市场,才告终结。

不过……

杨家也是工坊园最初的投资者之一。

如今,更是已经成为工坊园里,雇工数量和工坊规模,仅次于少府作坊与袁家作坊的大型作坊主。

所得之利,甚至比过去还多!

而且,因为杨氏作坊的能工巧匠,远超其他作坊。

各种创新和发明,冠绝工坊园,甚至比少府作坊还要多。

所以……

袁常知道,自己的老师是很喜欢和欣赏杨家的。

甚至曾在私底下告诉自己:关中豪强,数以百计,能入我眼中者,不过二三之数,茂陵杨氏便是其一。

所以,看着那个年轻人,袁常立刻换上一副笑脸,道:“原来是玄之贤弟……”

“贤弟即来,愚兄岂敢不应?”

袁常上前扶起那个年轻人,亲切的道:“请贤弟回府后,代我向贵家主母问好……”

年轻人听着,却是立刻红了脸,赶忙拜道:“不敢!大兄问候,小弟必定带到!”

此话落在田明耳中,却是让后者的脸色立刻精彩了起来。

因为……

杨家当代家主,乃是一个女子。

不仅仅是一个女子,还是一个绝色!

在关中,闻名遐迩,甚至有人将其与秦代的寡妇清相提并论。

更关键的是——她还非常年轻!

今年满打满算,也就是二十七八岁!

她是杨家已故家主杨宣的续弦,嫁给杨宣也就两年,杨宣便撒手人寰。

只留下了亡妻的二子三女。

其中,年纪最大的就是现在的这个杨叙杨玄之,当时也就十岁而已!

最小的女儿,甚至还在襁褓中。

杨家偌大的家业,顷刻之间,就面临风雨飘摇的危机边缘。

正是这个当时,才不过二十来岁的弱女子,毅然决然,扛起了杨氏的旗帜。

她首先在下葬了亡夫后,当着宾客的面,在杨宣陵前发誓:此生绝不再嫁,誓必抚养杨宣子女长大成人。

然后,又果断的出手,惩治了杨家内部的背主家奴与阴谋夺产的外人。

接着,又将杨家在长安城里的豪宅、店铺以及长安城外的庄园,全部拿出来,卖与他人。

既让杨家得以安全,又结好了许多长安贵戚。

关键还是她的这些行为、举止,迎合了很多士大夫的三观。

所以,被人称颂,有了士人的称颂,杨家终于渡过了最危险的时期。

若只是这样,这位杨氏的女主人,大约也就这样了。

不值得被人称颂!

关键是之后的数年,这位姓孙的杨氏家主,靠着自己的长袖善舞,游走于长安的女性贵戚圈子里。

很多很多的朝堂大人物的夫人,都是她的闺蜜。

特别是奉车都尉霍光的夫人霍显,与她是以姊妹相称,近乎无话不谈。

很多人都说,其实是霍光看上了那位杨氏妇,便叫自己的妻子去笼络。

霍光与其的桃色新闻,在关中的商贾圈里,传的人尽皆知。

也正是因此,整个关中,无数人达官贵族,都觊觎着那个美貌动人,能力不俗,而且有着士林称颂的美人儿。

与霍都尉做连襟,可是很多人的梦!

所以,田明显然是以为袁常也有那么个心思。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哪个男子,没有这样的梦想呢?

而杨孙氏很显然就是一个代表男性权力和地位象征的女子。

只要可以一亲芳泽,便代表着自身地位和阶级,与奉车都尉霍光平起平坐。

田明便也产生过这样的念头。

甚至,曾经浓郁无比。

满脑子都萦绕着那位一身素白孝衣,身姿婀娜,体态丰腴的美人儿。

为她日思夜想,彻夜难眠。

可惜……

田家只是商贾之家,五铢钱再多,也比不过奉车都尉霍光的权势滔天。

更别提,那杨家如今也是关中有数的大贾。

论起财富,不逊田氏。

所以,这个梦想注定只能是梦想。

倒是袁常……

田明很乐意看到,自己多一个可以倾诉悲伤和情思的同伴!

想到这里,田明就有些按捺不住,想要高歌一曲,吟诵一番宋玉的《神女赋》。

那佳人在前,却不能拥入怀中,思之难寐,求之不得的心情,田明很希望多一个人可以分享。

可惜……

袁常却压根没往哪个方向去想。

因为他没有见过那位在关中芳名远播的当代寡妇清。

只是想起了自家老师的长嫂的遭遇。

觉得,或许可以将杨氏妇引荐给老师长嫂,让她们做个朋友,彼此能够谈心。

毕竟,袁常知道,自家老师其实很不喜欢现在与老师长嫂走的很近的那个女人。

总觉得对方别有用心。

而老师的烦忧,自然是弟子的努力方向。

为老师解除生活方面的不便,更是弟子必须孜孜以求的方向。

袁常知道,自己读书不行,做事无能,只能混吃等死。

若要继续保持自己在老师面前的地位,便只能发挥自己有钱的优势。

孔子门徒三千,有七十二贤。

其中就有端木赐。

而袁常给自己设定的角色,便是老师身边的端木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