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3、太上皇干政(1 / 2)

重建北宋 苕面窝 1922 字 4天前

秦始皇嬴政修长城,开创了人类战争模式的奇观。把长城修在地上,大家一看都知道,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华夏历史上,曾经有一个人把长城修在地下,而且使用得出神入化,多次力挫强敌,好多人都不知道。

这个人就是魏武帝曹操,他开创了人类战争模式的另一个奇观,成为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比肩的牛人。

亳州城,及其周边十五里范围内,地面以下两到七米全都是空的,这个巨大的秘密,好多人都不知道。

好多人不知道,那就说明还有人知道。比如说太上皇赵佶就知道,一直派遣精兵把守,对外秘而不宣。

曹操运兵道又称曹操藏兵道,藏在亳州城地下,以大隅首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四面延伸,直至郊外。

运兵道始建于东汉末年,是魏武帝曹操为其军事需要,专门修筑的地下军事战道,因最初用于运送士兵,故称“曹操运兵道”。唐宋时期多次修葺,功能愈发完善。

运兵道内有障碍墙、绊脚板、陷阱等陷敌设施,还有猫耳洞、掩体、传话孔、灯龛、通气孔等附属设施,体现了曹操的谋略和前瞻性。

运兵道有单行道、转弯道、平行双道、上下两层道四种形式,充分考虑到了各种情况下的战术需要。

地道距离地面深度二至四米,最深七米。地道高度一米八左右,宽度接近一米。平行双道之间的距离二米至三米五,中间砌有方形传话孔。

古地道内幽深蜿蜒,曲折不定,设有猫耳洞、掩体、障碍券、障碍墙、绊腿板、陷阱等战术设施,还有通气孔、传话孔、灯笼等附属设施。

曹操运兵道在地下蜿蜒延伸,纵横交错,不见尽头,犹如一座地下长城。在城市攻防战中,这种地道的威力,超过地面上的一座完整城池。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能够用五万兵力打败袁绍的六十万大军,能够活捉三国第一骁将吕布,诡异莫测的地道战,就是曹操的杀手锏。

太上皇赵佶仓皇逃出京城,并不是稀里糊涂瞎闯,而是有周密的计划。

他的目标就是亳州城,这里始终保持着一支禁军;他的凭仗就是曹操运兵道,随时可以从地下逃出城去。

太上皇赵佶信笔挥毫,也不知道在写什么,反正密密麻麻一大篇,瘦金体笔力苍劲,每个字似乎都灵动欲飞。

旁边陪侍磨墨的是一个道姑打扮的女子,赫然正是已经被剥夺明妃头衔的李师师!

内侍总管李彦悄没声息进来,太上皇赵佶好像脑后长眼一般:“李爱卿,京都战况如何?”

“陛下的这一副千字文,堪称旷世绝作!”李彦低眉顺眼躬身说道:“京都方面已经有消息传来,是高太尉出兵哨探明白,今儿个下午派亲兵送到的。”

太上皇赵佶鼻子一哼,拖了一个长音:“嗯——”

李彦一点都不害怕,反而上前一步低声说道:“陛下,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太上皇赵佶搁下毛笔,舒展了一下双臂:“此处没有外人,有什么不当讲的?”

李彦再上一步靠近太上皇,声音压得更低:“太子登基以来,因为李纲强力挟制,日前更是召宗泽入京,废除了陛下的所有定制。目前整戈经武,力图中兴。微臣愚鲁,莫测祸福,还请陛下圣裁!”

太上皇赵佶浓眉一耸,严厉的目光扫了李彦一眼:“偏你有许多啰嗦,还不据实奏来!”

李彦这才从怀里摸出一本奏折展开:“正月七日夜,贰臣郭药师率领前锋五千侵犯牟驼岗天驷监,遭遇不明天火全军尽墨。金酋斡离不搜刮汴水船只百十数,正月八日凌晨亦被天火焚尽。”

“斡离不连遭横祸,依然不识进退,正月九日出兵五万,分三路进犯卫州门、封丘门、陈桥门,其中尤以卫州门战况惨烈。太子披金甲登城激励士气,双方血战竟日,斡离不最后大败而归。”

太上皇赵佶有些愣神:“你当时说京都武备不修,万难抵御金兵。听高爱卿之言,京城岂不是固若金汤?”

“陛下圣明,高太尉还有下文!”李彦展开奏折继续念下去:“陛下离京巡狩之后,李纲挟制太子登城巡阅,军卒百姓精神大振,莫不山呼万岁。于是修城垣、备战具、安砲座、设弩床、运砖石、备火油,万事俱备。”

“城垣四壁各以从官、宗室、武臣为提举官,诸门皆以中贵大小使臣分地而守。又团结马步军四万人为前后左右军,另设中军八千人,命令统制、统领、将领、队将食宿军营,不得还家,不分昼夜操演纯熟以备用。”

“前军占据通津门外守护延丰仓,仓内有豆粟四十馀万石,粮草无忧。又令后军居朝阳门控扼樊家冈,使金骑不敢近。而左、右、中军居城中策应,以备缓急。其后勤王之师于城西再破金兵,故而斡离不动辄得咎。”

太上皇赵佶顿时振奋起来:“勤王之师迅若雷霆,城西一战歼敌,此天佑我大宋!究竟是谁立此大功?”

李彦浑身一哆嗦:“启奏陛下,城西歼敌者,并非朝廷勤王官军,乃是蔚州逆贼李宪!此贼胆大妄为,居然窃据祥符县城,查封府库中饱私囊,屠戳百姓悬首示众,拘留工匠私造兵器,聚集乱民扩张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