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少爷的剑_260(1 / 2)

才察觉到背心里一股温暖的力量支撑住他,“别动,没事了。”一把苍老和煦的声音正仿佛这汩汩涌入他体内替他归元的雄浑精醇内力一般,柔和地说道,“你使脱了力,经脉要耗伤了,我帮你正一正。”王樵头晕目眩,隐隐晓得是卑明的声音,眼前景象昏沉沉的,“……师父……阿青呢…………我……”他突然一个激灵,攥住了他的袍袖,“你别杀他……别杀他……”

卑明叹了一声,道:“你放心吧…………樵儿,你静一静心,我有一样事同你说。”他说罢手腕一翻,怀中抱月,也不容他拒绝,先扣住他几处大穴,氤氲真气从那数处穴道之间透入肺腑,鼓荡丹田,王樵只觉得全身仿佛扔进巨缹当中烹煮,将一个泥塑的身子捏做无形后再造,想要开口说话也不能。知道师父正用平生修为替他弥补疗伤,心中既是感激,又是担忧,卑明却恍如无事一般,一面催动内力,袍袖鼓胀,浑身紫气如蒸,那是他精修五十年、从未漏泄元阳方才修成的神功,缓缓开口道:“这件事埋在我心中许久了,从未亲口对人说过。原本收你入门,你还不愿意,后来你见我舍了这双腿救你,你心里感激,觉得老道我是个不错的人,没白说了那些侠义道理,这一声师父才算叫熨帖了。其实老道我并不是全无私心,因为说到底,这桩桩惨案的起源与我也并非全无干系。”

“我年轻时痴迷武学,天赋根骨也十分不错,一生便在道观修行,人情世故可谓一窍不通。因此辈分虽然低微,但成就道行却远胜常人,也是心高气傲,眼高手低,自以为已经遍揽武学无所不包,总觉前人留下的要诀秘笈当中这里不足,那里不备,想要自己也创一门前无古人的武功出来。当然这事做来极难,因此我也卡在半途当中,不上不下,心中焦躁不堪。

“我狂妄自大,屡犯门规,言语触怒了不少师长,在山上待不下去;我师父将我逐下山去,要我历练江湖,不输给一百个人不准回山。我一气之下下了山,心想要我赢一百个人容易,输给一百个人,那怎么能够?我们出家人不打诳语,我又不能假装输去,因此便挨个去挑那些知名武馆,与各色人等来回交手。这一下我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堂堂正正输给一百个人虽不容易,却也并非难事,是我将自己看得高了。

“我有一日又输给一位江湖豪客,这是我输给的第九十九人,当时心灰意冷,一蹶不振,傍晚时在野外露宿,燃起篝火来,将我写了那半本武功要诀拿出来,长叹道:‘卑明啊卑明,你也把天下英雄瞧得太小了,把自己看得太高了,把武学看得太浅了。你这算什么玩意!’将那书册丢进火里。这时突然有个青年,使一招‘白衣渡世’从火堆上一跃而过,将它抢了出来,用手摁灭了火苗,就坐在火堆另一头,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看到有的地方他抚掌大笑‘有意思!’,有的则摇头道:‘不对!不对!’我著书以来,从未给第二个人看过,这人虽然出现得蹊跷,我竟然一时也不顾去问他身份,只想听他如何点评。

“没得爿晌他已看完了,居然又从头看了一遍,才对我说道:‘道长如此精妙的武学著述,烧了岂不可惜?’我大为惭窘,便将自己不自量力、连输九十九场等等事一并说了。这人道:‘人外有人,那是值得欣喜的事。道长输了九十九场,却也和百来位当世不同门派的武学高手交了手,岂不是可以博采百家、兼收并蓄?道长这本著述中论及的武学,不拘一格,开前代所未有,也不必妄自菲薄。我看这书中灵犀,全在于此……’他随手指摘,一字无错,居然已将我写的那些破铜烂铁一字不差地记下来了。我信口询问,他随意点拨,于武林中各派、各家、各人所长无一不知无一不晓,有些道:‘你这儿错了!这一想法在西川派创下的太白三醉当中已经有过类似的诠释,然而效果迥然……’有时又说:‘此处与离派的‘蓓刀’中的连环绝异曲同工,但似是连环绝的发劲在实战当中更好用些……’说得我又是惊愕,又是震动,又是羞惭,又偏偏茅塞顿开。那人末又笑道:‘道长闭门造车,出不合辙,也是正当,多行路丈量,也便好了。’我俩未通姓名,就这样在荒山野地居然聊了一宿,都颇有相见恨晚,恨不能引为平生知己之感。”

“我俩不忍分别,一路同行,共同钻研武功,日子过得如流水般飞快,三月过去,我居然也再没有输过一场。也是奇怪,越是不输,心里便越是没底,越是害怕那最后一场到来。有一日,当时名扬两江的一位大侠听了我的名头,前来邀我比武。我想了又想,殊无胜他的把握。那人见我心神不宁,坐立不安,便邀我下棋,然而我满脑子都是武功,招式,那些黑白横竖,老实说一点儿也没记得。结果无心之中,居然阴差阳错,下出一块从未见过的怪劫出来。待到终盘,局面乱得相互交缠,黏得严丝合缝,居然分不出胜败。”

“那一刻我才发现,那劫便似我的心象,我瞻前顾后,既渴望棋逢对手,提升境界;又怕对手太强,我赢不了。我怕我一旦输了,便不得不回山,那时候便不能与这人携手同游……恨不得这最后一场来得越迟越好。患得患失之间,早已失了风范,变得死缠烂打,也没了什么钻研精神,只求不败便好,居然硬生生打出了一场和局。”

“我吓坏了。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心惊胆战,手里棋子也没放下,慌不择路地越墙而出,飞也似地逃回了山上。”他忆及此事,仿佛连声音里都带着微微笑意。“我当时太害怕了。我怕我做出有辱师门的错事,更怕折辱了知己二字,整整十年都没有下山。我从幼时便一心要修成武当紫微元阳功,当时已有十年功力。莫说必须得是童子之身,心念不稳亦是大祸。所以当时在三清祖师前发下愿心,有生之年绝不再见此人,否则令我洞骨穿心,不得善终。”

quot;在这期间,他偶尔有写信来,仍然是与我探讨新派武学,除此外更无其他。我原本不看亦不复,但后来实在忍耐不住,又说服自己若是要动心忍性,非得看了也不动声色,才能证明自己心态平稳,已然度了此劫。于是……那之后便偶有书信往来。”